沙眼

沙眼

 

 

沙眼多存在於發展中國家。中國也曾經是沙眼高發國家之一。在門診有許多人有或多或少沙眼的病史和相關的疑問,今就此作一討論。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所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角膜結膜炎,偶有急性發作,然後進入慢性過程。因其在瞼結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觀,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得了沙眼就會感到眼睛發澀、幹燥、磨痛、迎風流淚。潛伏期5~14天,雙眼患病,多發生於兒童或少年期。輕的沙眼可以完全無自覺症狀或僅有輕微的刺痒,異物感和小量分泌物,重者因後遺症和並發症累及角膜,有怕光、流淚、疼痛等刺激症狀,視物模糊。

 

形成沙眼的原因很多,一般認為患沙眼與用眼習慣、生活環境、營養狀況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沙眼雖然不會危及生命,但眼睛出現問題,無疑會對工作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

 

沙眼有5個主要體征。一個沙眼患者可以同時有一個以上的體征。WHO已經建立了辨認和命名這些體征的簡化分級系統。

 

1)沙眼性炎症濾泡:這是沙眼第一體征,最常見於兒童,有眼紅、粘性物、眼痒、眼痛等不適,眼瞼結膜面(把眼瞼翻過來看)有稱為濾泡的小白點。

 

2)沙眼性劇烈炎症:當上眼瞼結膜面嚴重紅腫、炎症性增厚使血管模糊時,第二個體征沙眼性劇烈炎症就可以被確認。

 

3)沙眼性疤痕:經過反復的感染可見第三個體征即眼瞼的結膜面出現疤痕體征,眼瞼結膜面看起來像白色條紋。

 

4)沙眼性倒睫:當疤痕引起眼瞼內層增厚和眼瞼形態改變時,它向下牽拉睫毛指向眼球,睫毛摩擦角膜,這稱為倒睫,即出現第四個體征沙眼性倒睫。

 

5)角膜混濁:如果倒睫持續摩擦角膜,看起來本應清亮的角膜發白,這就稱為第五體征,角膜混濁。

 

沙眼的病程,因感染輕重和是否反復感染有所不同。輕者或無反復感染者,數月可癒,結膜遺留薄瘢或無明顯瘢痕。反復感染者,病程可纏綿數年至數十年之久。

      沙眼的治療主要包括局部治療、口服藥物及手術治療。局部治療可使用抗菌素眼藥水,每日3~6次,每次1~2滴,晚間塗以眼膏。對炎症廣泛,刺激症狀明顯者,除以上治療外,可口服磺胺藥及抗生素。手術治療用於矯正沙眼性內翻倒睫等並發症。

由於反復感染,沙眼是一種較為頑固的疾病,在全世界沙眼是繼白內障之後的第二位致盲眼病。沙眼致盲的原因就是由於沙眼對角膜的損害造成的。因為,輕度的角膜血管翳經治療尚可退化,但嚴重的血管翳其血管壁已硬化,治療後會留下瘢痕組織,恆久不退。內翻倒睫刺激角膜上皮,引起表層點狀角膜炎和彌漫性點狀角膜炎,導致角膜表面新生血管生長。淚液分泌減少使角膜失去光澤,繼而變得灰白混濁,角膜上皮角化,呈皮膚樣外觀。沙眼性角膜潰瘍形成後繼發細菌感染,可以引起角膜穿孔和眼球萎縮。以上這些都可能造成嚴重視力損害,導致失明。

 

沙眼一方面很容易感染,另一方面又由於環境、個人衛生習慣可導致反復感染,使得沙眼癒演癒烈,眼部健康每況癒下,沿坡下滑,最終直滑坡底而致盲;其中反復感染是沙眼盲的必要條件,如已染上沙眼,治療和預防是十分重要的,在每個階段都可以防治,阻斷其發展,使人們遠離沙眼致盲的危害。

     

沙眼預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主要是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面部清潔,不用手揉眼睛,毛巾、手帕要勤洗、曬幹,風沙大時盡量少出門,特殊情況外出時,提倡戴上眼鏡;二,減少與沙眼患者接觸的機會。任何與患者分泌物接觸的情況均可造成沙眼傳播感染的機會。

        

另外特別提醒的是,近年來,隨著人們衛生習慣的改觀,沙眼的發病率已經大大下降,中國大陸也早就不屬於沙眼高發病地區。但由於多年的歷史和藥物管理制度的不嚴格,很多眼睛不適也誤診為沙眼並濫用抗菌素眼藥水。以前大家都知道的治沙眼最常用的氯霉素眼藥水,已經在美國禁用多年,現在有些人仍使用來治療眼睛不適。如果你的眼睛有不適,應先找醫生進行確診,以免藥不對症,影響治療效果。

 

*該文曾刊登在2013815日和8月22新州周報”B7

Site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