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視覺

立體視覺

 

     

      你可能會有這樣的體會,當閉上一只眼睛拿東西時,物件的距離和空間感會變得不一樣;或是當你輪流遮蓋一只眼睛看某一件近距離的東西時,左右眼睛所看出來的物件位置是不同的。這種情況是因為人體的兩只眼睛位置不同,令每只眼睛看出來的影像有所差異。當左右眼睛所看到的影像傳到腦部時,腦部會將兩個影像合而為一,形成對物件的立體及空間感,即是「立體視覺」。


      立體視覺是人眼在觀察事物時所具有的立體感。也就是人眼對獲取的影像有相當的深度感知能力(Depth Perception),而這些感知能力又源自人眼可以提取出影像中的深度要素(Depth Cue)。之所以可以具備這些能力,主要依靠人眼的如下幾種機能:


      1. 雙目視差(Binocular Parallax)。由於人的兩只眼睛存在間距(平均值為6.5cm),因此對於同一景物,左右眼的相對位置是不同的,這就產生了雙目視差,即左右眼看到的是有差異的圖像。


      2. 運動視差(Motion Parallax)。運動視差是由觀察者和景物發生相對運動所產生的,這種運動使景物的尺寸和位置在視網膜的投射發生變化,使產生深度感。


      3. 眼睛的適應性調節(Accommodation)。人眼的適應性調節主要是指眼睛的主動調焦行為。眼睛的焦距是可以通過其內部構造中的晶狀體進行精細調節的。焦距的變化使我們可以看清楚遠近不同的景物,而晶狀體的調節又是通過其附屬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來實現的,肌肉的運動信息反饋給大腦有助於立體感的建立。


      4. 雙眼單視(Convergence)。雙眼圖像的融合過程,首先要依靠雙眼在觀察景物的同一會聚機制,即雙眼的著眼點在同一點上。這種機制使得人的左右眼(人的左右眼距是確定的)和在景物上的著眼點(左右眼分別到著眼點的光軸—z- axis與雙眼距線段構成的兩個夾角是確定的)在幾何上構成了一個確定的三角形。通過這個三角形我們就可以判斷出所觀察的景物距人眼的距離了。為實現這種機制,人眼肌肉需要牽引眼球轉動,肌肉的活動再次反饋到人腦,使雙眼得到的視差圖像在人腦中融合


      除了以上的幾種機能外,研究表明人的經驗和心理作用也對景象的深度感知能力有影響,比如說圖像的顏色差異、對比度差異、景物陰影甚至是所觀看顯示器的尺寸和觀察者所處的環境,但這些要素相對上述機能來講,在建立立體感上是微不足道的。


      立體視覺是視覺器官對三維空間各種物體的遠近、前後、高低、深淺和凸凹的感知能力,是人特有的一項高級視覺功能。立體視覺在出生後發育,生長發育期很短。一般認為,兒童弱視沒有得到有效治療,立體視覺將很難再發育。立體視覺的建立,要科學、盡早、盡快。如果錯過立體視覺發育的關鍵時期,將會造成終身的遺憾。


          

* 該文曾刊登在2011年1117新州周報”33

Site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