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是怎样产生的?

视觉是怎样产生的?

 

眼睛受光线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传入大脑皮层视中枢而获得的主观感觉。 主要包含感知光的强弱,辨别物体或符号的轮廓、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色彩。

人类眼球呈前面略突出的球形,结构颇似照相机,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折光系统,起凸透镜的作用;眼球壁构成“暗箱”;瞳孔的大小变化可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 

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入眼后,经过折光系统折射、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倒像。 视网膜由大脑皮层衍化而来,主要含有感光细胞(视杆、视锥细胞)和神经联系细胞。其中视杆细胞对弱光敏感,主要在昏暗环境中产生暗视觉,但只能辨别明暗,不能分辨物体的精细程度和颜色;视锥细胞感受强光和色光,在亮环境下产生明视觉和色觉,对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分辨力强。视觉信息在视网膜内进行初步编码、加工后,经视神经传入大脑枕叶的视觉中枢,由视中枢对信息作进一步处理、分析、整合而形成视觉感知。

两眼同看同一物体时的视觉,称为双眼视觉。此时两眼视野大部分重迭,左眼看到的物体左侧面多些,右眼看到的物体右侧面多些,因而在两侧视网膜上各形成一个彼此对称,但同时完整的略有差别的像。 此像信息经中枢整合后,就产生了有“厚度”的一个物的立体视觉。双眼视觉可扩大视野,增强判断物体大小、距离的准确性。单眼视觉有时因物体阴影、光线反射等原因,也可产生立体感,但不够确实。

引起视觉的外周感受器官是眼,它由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和作为附属结构的折光系统等部分组成。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370-740纳米的电磁波;在这个可见光谱的范围内,人脑通过接受来自视网膜的传入信息,可以分辨出视网膜像的不同亮度和色泽,因而可以看清视野内发光物体的轮廓、形状、颜色、大小、远近和表面细节等情况。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物体以及文字、图形等形象,通过视觉系统在人脑得到反映。据估计,在人脑获得的全部信息中,大约有95%以上来自视觉系统,因而眼无疑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视觉的发育依赖于出生后的视觉实践,不健全的视觉发育又称为弱视(Lazy Eye)。婴儿出生后一年内,若缺乏光的刺激(如因眼疾而遮眼),将妨碍视皮层的正常发育,会导致日后视觉的严重损害。由于高度远视、散光或其它屈光不正,导致进入眼内光线不能准确成像于视网膜,也会影响视力发育。由于一眼斜视可以引起单眼弱视而丧失双眼视觉,所以及早发现影响视觉发育的原因并及时医治是视觉正常发育的关键所在。临床上认为7岁之前属发育关键时期,不应错过。

 

* 该文曾刊登在2010年3月11日“新州周报”32版。

 

Site Login